長情劇展 - 愛在旭日升起時
製作人:王顯彬
導演:張佳賢
編劇:周美玲
集數:5
劇情簡介:
自幼罹患小兒麻痺的廷旭是一名優秀的年輕電腦工程師,因同事介紹而與玲俐交往,兩人感情融洽,但一度廷旭因對自己的肢障感到自卑而興起了逃避的念頭,所幸因玲俐表明看重的是廷旭的內心而不是外表,於是論及婚嫁。
起初玲俐母親表示反對,後因玲俐的堅決以及廷旭的雍容大度而應允兩人結婚。婚後的廷旭在照顧家庭之餘也全力衝刺於事業,直到兩個孩子出生,廷旭見到子女都是健康的寶寶,感到萬分欣慰。
此時廷旭的事業也發展漸趨穩定,廷旭在家庭事業都幸福美滿的情況下,內心卻揮不去己身殘疾所造成的陰影,這使得廷旭變得難以相處,並且連廷旭自己也討厭自己,於是玲俐開始向外找尋心靈成長的方法卻不可得。
某日因緣際會結識游美師姊,於是有幸接觸上人的法,終於培訓受證成為快樂的慈濟人。
本劇是講述一位小兒麻痺患者,如何克服心理壓力,尋求人生目標的真人真事。
人物介紹:
張廷旭(吳慷仁 飾):張廷旭罹患小兒麻痺,在鄰居及同學異樣的眼光中成長,造成不甚快樂的童年經驗,然而不服輸的他,卻一直想擺脫身體殘障的束縛。就讀台中高農期間,同窗的情誼讓他漸漸敞開心胸,在學業及體育上都有傑出的表現,之後在事業上更上層樓,但他始終無法擺脫童年埋在內心的黑洞,直到他拿起攝影機,從鏡頭裏他體會見苦之福的道理。
林玲悧(張靜之 飾):林玲悧成長於基督教家庭,個性開朗樂觀,她一直很欣賞廷旭的優點,無視於他肢體上的不便,但廷旭心中的黑洞時常淹沒他的理智,陰晴不定忽遠忽近的態度常令玲悧不知所措,玲悧也試了很多方法要幫助廷旭走出陰霾,但效果不彰,透過慈濟志工的工作,一切有了轉機。
張母(于台煙 飾):張廷旭母親,對兒子的殘疾十分自責。
林母(潘麗麗 飾):十分擔心女婿的狀況。
林父(鄭平鈞 飾):相當開明的父親,不太擔心女婿的身體上殘缺,只要求頭腦不錯。
林敏悧(林利霏 飾):非以外表取人的人。
敏悧丈夫(丁力祺 飾):張廷旭的朋友兼同事。
雖然我家有看大愛劇場的習慣,但也不是每部都很仔細地欣賞。本片主要是因為對於身心障礙師兄們的努力過程特別有想法,例如:《心靈好手》當中的謝坤山師兄、《愛的迴旋曲》當中的林育帆師兄。加上最近幾乎都是看吳慷仁所演的戲劇,《愛在旭日升起時》剛好又是從第一集開始看,很快進入狀況。
而吳慷仁和林利霏也有在《花是愛》當中合作。另外,吳慷仁電影《第三個願望》裡面,也是飾演身體有缺陷的漸凍人患者,演技相當優秀。
或許身為大同的一份子,看到本片的桌球場景,很快就可以認出是大同大學,還有操場一看就知道是在大同大學裡面拍攝。
身軀殘缺 愛心無瑕—張廷旭師兄
撰文:林淑懷
【張廷旭小檔案】
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台中縣太平市。在手足中排行老大,下有一個弟弟及兩個妹妹。幼時罹患流行性小兒麻痺症,導致手腳萎縮、變形。婚後育有一對兒女,現在分別就讀高中和國中。一九九九年到花蓮參訪靜思精舍,了解慈濟功德會的種種作為後,便投入志工行列。二○○三年受證為慈濟慈誠,法號本浧。
證嚴上人曾經說過:「聰明人不一定有智慧,有智慧的人肯定是聰明人。」就像張廷旭的人生,老天雖然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,讓他歷經現實生活的苛磨,卻也造就了他勇於面對橫逆的毅力與智慧。
無情的病毒侵襲
在他一歲牙牙學語時,因高燒不退,前往醫院就醫,經過診斷,醫生告訴母親說:「你的小孩患了流行性小兒麻痺症……。」這有如晴天霹靂的宣判,讓母親一時之間愣住了,凝視懷裡的兒子,她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?最後只能拖著沉重的步伐,淒惶地離開醫院。回家的路上,腦海中唯一想的是:這個孩子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?
父親從事計程車司機工作,每個月的薪水微薄;母親除了要扮演為人媳、為人妻的角色,還得費心照顧罹患小兒麻痺症的長子。但讓母親感到欣慰的是,孩子雖然持續發燒,所幸沒有傷害到腦部。張廷旭除了肢體無法活動自如外,在父母的眼裡,他是個既乖巧又孝順的孩子,從小到大,性情溫順,做事盡責、有耐心、有條理,在學習方面從不認輸。
小時候,他的雙手勉強可以伸直活動,但當時醫生已經提出預先告知:「將來有可能會慢慢萎縮、彎曲。」為了不讓他的肢體機能繼續變差,醫生建議務必配合回診、做復健,而且要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綁上支架,預防四肢變形。
然而,支架又重又硬,他的雙手必須分別套入鐵架中,再將兩邊固定的地方互相扣緊,以致被控制住的雙手無法隨意挪動與彎曲,使得張廷旭常在半夜痛到醒過來,之後,就再也無法入睡。看著他受苦,母親的心既掙扎又自責,怪自己沒把孩子帶好;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刻,母子倆經常相互擁抱、低聲哭泣。
受盡欺侮的童年
童年的求學生涯,對張廷旭而言,也是一大挑戰。由於雙腳穿著鐵鞋,走路時膝關節的支架會發出「喀喀喀」的聲音,淘氣的鄰居小孩對這奇怪的聲音來源充滿好奇,常對準他的腳丟擲石頭。這不友善的舉動,每一次都讓他的心像被針扎一樣地痛徹心扉。
讀國中以前,無論課業或生活,他幾乎是一塌糊塗。學校老師經常在同學面前挖苦他:「你得了小兒麻痺,不用升旗也不用上體育課,比別人多了好多時間,功課還這麼差,將來更沒機會跟別人在社會上競爭……」家族長輩也曾當著他的面對媽媽說:「這個孩子可以讓他去學畫招牌,有了一技之長,免得將來要去當個要飯的。」
他討厭被人看不起,於是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裡,除了家人,沒有外面的天空,更沒有朋友,快樂早已離他遠去,心裡常埋怨:「為什麼得小兒麻痺的會是我?」為了要跟同儕一樣,他拼命地練習走路,鍛鍊自己離開鐵鞋的輔助,往往上下課的路程都要花上比平常多出一倍的時間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終於在國中二年級時,他完全擺脫掉鐵鞋的束縛。
走出困境 贏得掌聲
國中畢業後,他以第三志願的成績,考進台中高農就讀。農業學校以農家子弟佔多數,學生個性比較單純、活潑,張廷旭在學校裡受到同學們的照顧及鼓勵。同學們為了幫助他建立信心,克服不平衡的心理因素,凡事都不會忘記邀他一起參與,並時常勉勵他,讓他對於人群不再感到陌生,力爭上游的心從此而生,原本黑白的人生開始有了色彩。在艱苦的求學生涯中,他自始至終抱定目標,大學順利考取第一志願──台灣工業技術學院(現在的台灣科技大學),光耀了家門、學校,也在同學間獲得掌聲。
早年從立志丟棄鐵鞋、缺少同儕的歡樂、忍受社會異樣的眼光……,這一路走來都是跌跌撞撞。張廷旭始終拋不開心中的陰影:「為什麼我無法跟別人一樣?」雖然身體殘缺,但不服輸的個性,使得他比一般正常的人更具信心與鬥志。為了不讓已萎縮的肌肉繼續退化,他還加入殘障組的桌球隊。他的上身、手臂已完全無法使出力量,靠的是身體全部的力量,用左撇子在運動場發揮特殊的潛力,練就一身好球藝,曾經在大學時得到莒光盃的桌球賽冠軍。
林玲俐的姊夫與張廷旭是同事,透過姊夫的介紹,林玲俐與張廷旭互相認識。兩人交往一段時間後,結為夫妻。身邊有了妻子林玲俐隨時的關心與提醒,讓張廷旭突破心理障礙,不再對社會充滿怨恨,不再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反而更懂得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待人、事、物。
大學畢業後,他任職於中興工程顧問公司。十年間,全心投入工程設計工作,北二高、高鐵、台北捷運及雪山隧道等等,都有他參與付出的心血,表現得到上司的器重和肯定。他專精於電腦程式設計,而後自己經營電腦軟體開發科技公司,除了台灣總公司外,大陸上海、東莞、廣州都設有分公司。
一通電話 改變命運
一九九二年,同事張芳蘭打電話到慈濟台中分會,表示想要捐款。當時在分會值班的慈濟志工游美,獲知了訊息,找到理星科技公司來;游美告知來意,邀請大家一起捐款做好事,當時全公司上下,包括張廷旭夫妻,都成為慈濟的會員。
一九九九年三月,由於游美的邀約,在根本不了解慈濟,也沒想到要深入瞭解的情形下參觀花蓮慈濟。他心想,就當作是旅行吧!結果公司的所有員工就這樣一同搭乘「慈濟列車」前往花蓮的靜思精舍參訪。他見到證嚴上人柔弱的身軀,竟能帶領全球慈濟志工投入濟世救人的龐大工作;從上人開示的影片中,看到衣索比亞難民的真實畫面,尤其是骨瘦如柴的孩童衣不蔽體地等待救援的無助眼神,更讓他深受震撼,當下發誓要跟隨上人及所有慈濟人的腳步,同行救濟世間苦難的道路。
同年九月,台灣發生「九二一」大地震。張廷旭從報紙、電視上看到慈濟志工積極投入災區的救援工作,他的心情非常複雜,不禁自問:「我可以做什麼?有什麼事能讓我做?」於是他打電話到慈濟台中分會詢問,說明自己可以做電腦文書方面的工作,但事後一直沒有人聯絡他,「或許是因緣未具足吧! 」他心裡這麼想,也沒再強求。
儘管張廷旭未能即時為九二一地震災區做些什麼,但他的慈悲心已被喚起。後來有機會經過游美進一步說明慈濟志業的精神與理念後,他發現,雖然自己的身體瘦弱,但電腦是他的專長,可以在記錄慈濟歷史這方面幫點忙,於是在二○○二年參與慈誠培訓,也正式加入文宣團隊。手腳不靈活的他,更用心跟著其他慈濟志工學習,從做環保分類,到參與大林慈濟醫院的醫療志工,只要他能做的,從不推卻。
有一次他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,看見一位年輕的男病患不良於行,獨自坐著輪椅來到醫院,已辦好住院手續。護理人員要他換上醫院的病服,準備做X光檢查,而這個病患百般不願意,正在服務台的張廷旭這時走向前去,向護理人員說:「我來!」面對這個拒絕配合的病患,他了解對方不良於行的處境,同病相憐的強烈感受促使他無法坐視不管,所以,便苦口婆心地費盡心思溝通,終於讓對方點了頭,答應換上病服。
當張廷旭正要協助這位男病患換下衣褲時,他的心霎時揪住了,鼻頭一陣酸,原來他是因為穿著紙尿褲,所以才堅持不肯換上病服。兩人靜默半晌,張廷旭雙眼模糊了,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……。這一幕,將張廷旭長年無法釋懷的心結給打開了,原來他不是最可憐的人,有人比他更不幸。
為善助人最樂
他非常熱愛當醫療志工,每次看到病患的苦痛,總是感同身受。透過一次次與病患及家屬的分享,他逐漸接受自己身體不完美的事實,也深刻體悟到人間的各種病苦,更期許自己要發揮良能,做一個快樂的志工。自從參與慈濟以來,他對於任何勤務都很認真、積極投入,尤其當勤務與自身工作重疊時,他會先把公司的事務交代好,再請假去參加,他要把握住每一個可以付出的機會。
小時候由於家境貧苦,從小到大的註冊費都是姑姑、舅舅幫他繳納。畢業後,他明白,身為家中長子,凡事都要比其他人更用心、更努力,才有能力擔負起改善家庭的重任。有一次,輾轉得知某位慈濟志工面臨經濟方面的問題,生活費及三個小孩的教育支出都成了問題。那時即將前往大陸出差的張廷旭,再三囑咐其他志工:「孩子的教育費我會全力贊助……。」回國後還不時關心著這家人,因為他在年少時期經歷過升學的經濟壓力,更能體會別人所處的困境。
二○○六年五月,慈濟舉辦四十週年靜態展,台中地區全部集合在台中分會展覽,第一次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,難免人多意見也多,對於準備展出的海報各有看法。有一次,收集好的資料、照片、主題、呈現方式,全部在會議中被推翻了。那是許多人不分晝夜、用盡心力好不容易收集得來的資料,完全沒被接受,反而在會議中被駁回,那時他的心情跌到谷底。
張廷旭不但承擔了這次展覽的企劃與統籌工作,還負責海報最後的潤飾工作,因展期的急迫性,他曾經忙到整整一個星期沒進公司的記錄,全心投入在靜態展的各項工作上,當展覽如期展出以後,他才放心地回到工作崗位上。在他的觀念裡,這麼多家庭的生活來源都端賴於公司的經營,所以他必須努力把公司經營好,才能照顧好每一個同仁及家庭。
他的兩個孩子從國小開始,即在慈濟中區兒童精進班學習,目前也是中區青少年成長班的一員。夫妻倆長年投入兒童班與成長班的記錄工作。林玲俐在二○○六年參與慈濟委員的培訓;張廷旭的母親在二○○二年受證成為慈濟的榮譽董事,目前也是社區的環保志工;父親則是全家的「電話祕書」,專門負責接聽、記錄訊息。
「惜花連盆,惜子連孫。」張廷旭高齡70歲的母親逢人便說:「我生到好兒子,又娶到好媳婦。」儘管兒子行動不便,卻有媳婦全力協助,看到他們夫妻倆同進同出一起做慈濟,就是她最大的滿足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