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〈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〉

《豐田筆記》∕王文進

 

       有一次《幼獅文藝》陳祖彥主編訪問楊牧,談他散文作品中的花蓮,我也在場。席間祖彥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,為什麼楊牧寫花蓮,卻很少著墨蘇花公路的天險絕境呢?當時楊牧笑著說:大概是每次車子到太魯閣時,就已經累得睡著了。記得那是個夏日慵懶的午後,大家在紫藤廬的茶香中,也就笑著慵懶地接受了這種即興式的答案。


       來花蓮客居居三年之後,我逐漸發覺楊牧的說詞雖然有些即興色彩,卻誠懇地反映出花東居民的空間思維。


       通常我和花蓮的朋友若是往北邊走,大都會以「七星潭」為限。所謂「七星潭」其實是一個極美麗的港灣,海水清澈得像藍寶石一般。我們習慣於小睡片刻後的午後,在「原野牧場」的餐廳中要一份羊奶調和的咖啡,看落地窗外的藍色港灣,看沙灘上的浪花不斷撲洗白色的鵝卵石,然後在暮色中輕鬆地回到花蓮。


       至於舉世聞名的「太魯閣」,必須由七星潭再往北約三十公里,若執意要一睹撼人心弦的「清水斷崖」,又需再往北耗費同樣的車程,對花蓮人而言,似乎就有點遠征遙遠國度的沉重感。其實路程並不是真正的原因,因為若是要往南走花東縱谷,由壽豐而鳳林而光復,然後到瑞穗買台灣土地銀行委託製造的「鶴岡紅茶」,車程比太魯閣遠,但是我常用散步的心情,在讀書累時,隨興往返。


       若要論風景的雄壯險峻,蘇花公路的沿途據點當然令人讚嘆不已,時時逼人莫敢仰視,但是這種必須屏息以觀,全力以赴的審美方式,似不宜在家居生活中日日為之。那是一種經岑上繃緊了絃的全副武裝,是李白的〈蜀道難〉,是徐霞客的堅毅犯難,最起碼也是一種和家庭生活基調背道而馳的「壯遊」。


       花東縱谷則有些不同,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南北並排地隆起兩道高牆,中間則是沃野百里的縱谷平原。這裡依然也是看不盡的青山,繞不停的綠水,但是這裡的山峰高聳而不嚴峻,河川澎湃而不剽悍,一路南下,沿途座落著許多靜謐的村鎮,使得潔淨的山水有了「依依墟里煙」的落實感,原來花東縱谷的山水是融解在生活中的山水,是伸手可觸,掬手可捧的生機盎然。所以楊牧寫的花蓮山水是和生命成長交織在一起的山水。


       他喜歡寫童年時期從花蓮往南行的火車,他喜歡看右邊偉大的中央山脈,火車經過瑞穗時,他詠嘆秀姑巒溪如何橫切海岸山脈,奔流入海,他更注意到火車離開花蓮進入縱谷地帶,水田逐漸被旱田取代的變化,最細膩的部分則是描寫他和家人在日據時期,為了逃避美軍轟炸,避難瑞穗某一小山坳的「山居歲月」,雖說是避難,但是透過詩人飽閱滄桑的筆調回溯,烽火村落卻成了亂世中有花香撲鼻,蜻蜓點水的桃花源,楊牧於是用花東縱谷的背景,寫就那本令人愛不釋手的《山風海雨》驗證了花東縱谷獨步風格的山水美學。


       原本最美的山水描寫,並不一定是出自純粹的遊記。在生活中無意閃現而出的山水,反而更加靈動雋永。花東縱谷和蘇花公路的差別在於:前者可能要列入遊記的文類,即使可以寫得酣暢淋漓、壯闊橫絕,總是要帶一些誇張的成分,所以適合留給遊客去驚嘆膜拜;至於花東縱谷的美,平實中帶有曲折,細微處略藏偉大,當然就只有長期浸潤在這塊泥土的人,才能扣其玄機,發其奧義。

 

題名: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
作者:王文進 (Wang, Wen-Chin)
貢獻者: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
日期:1997-07-25
上傳時間:2010-03-17 21:03:59 (UTC+8)
關聯:更生日報副刊
顯示於類別:[中國語文學系] 報刊文章

 

我先說一下為什麼會寫這篇的心得,主要是一個朋友的國文報告,我猜以他的腦袋好像不太擅長文學閱讀,所以我就以自身觀點,來試著寫下自己對於這篇散文的主觀看法。

題目是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,一前一後、一北一南,更在內文提及整個花蓮的交通不那麼便利,以及景觀變化的差異存在。

北端的蘇花公路,也稱之為台九線,是位於台灣東海岸的幹線公路,是連接宜蘭縣蘇澳鎮與花蓮縣花蓮市的橋樑。

蘇花公路的險峻,在陸客旅遊團中早有耳聞,這讓我想起幾年前,與大陸教授們遊台灣,我們是乘坐台鐵沿著東部幹線至花蓮車站,才轉搭乘遊覽車,所以那次並未體會其風景的險峻之處。

當時也有跑去文中提及的「七星潭」、「太魯閣」還有「花東縱谷」,花蓮的風景美不勝收,「七星潭」海水顏色真的像藍寶石一樣,「太魯閣」又是另一件雄偉的大自然工藝作品,並穿過「花東縱谷」至台東與東華大學的教授聚餐。

花東縱谷,則起於花蓮溪,南至台東縣卑南鄉,在1997年成立了台灣東部的一個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」,風景區成立時間點也差不多是筆者交稿之時,更可以明白地感受到筆者在花東縱谷中,看到了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景觀變化。

而且文中我可以感受到筆者那種壯遊卻不用離鄉背井,帶有「花東居民的空間思維」。不需要刻意的「遊記」,原來對於當地居民而言,山水就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。

文字上,筆者使用的形容詞句都很扎實,不像我如此地白話又簡單,整體閱讀起來非常有意思,有種「飽讀詩書」之感。

最後,讓我們仔細品嘗散文的最後一段,大家還記得標題嗎?「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!」但最後一段這裡「花東縱谷和蘇花公路的差別在於,」可能誤將花東縱谷擺在前面,而蘇花公路在後面,導致下一句的「前者可能要列入遊記,」以及再後面一句「至於花東縱谷的美,」竟然變成同樣單指「花東縱谷」而遺漏了「蘇花公路」,中間這裡的分號「;」就完全失去了對比關係的作用。

以筆者前述的觀點來看,他認為蘇花公路險峻壯闊,適合遊客壯遊,並列入遊記;花東縱谷因生活化,適合當地居民細細品嘗自然之美。

因此,我推斷這裡確實筆誤,或者我手上這份紙稿自身印刷錯誤,內文的前後順序應該與標題〈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〉相同才對!

還有在這邊我要說聲抱歉,網路上實在找不到這篇散文的電子檔,為了探討最後一段是否為筆誤,擅自花了一些時間自行「中打」成這篇網誌(Blog)。

2017/10/28 欣賞完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nan20130830 的頭像
    Jinan20130830

    Tangerine John

    Jinan20130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